共享单车这么火,会倒逼城市空间的变革吗?
导致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目前国内共享单车与城市的兼容性不足,城市慢行交通系统不完备。许多大中城市追求出行效率,扩宽机动车道,建设城市快车道,推广快速公交系统,相对忽视了自行车出行的慢行配套设施。短期激增的共享单车与相对落后的城市慢行交通系统之间形成矛盾,出现了单车与行人、与机动车争抢路权的情况,既削弱了共享单车的便捷性,又增加了出行的危险性。
让我们来看看国外的自行车道是怎么设计的。
1、车道
自行车道的分类
● bike path:与其他车道完全隔离;
● bike lane:通过地面划线与其他机动车道分隔;
● bike route:与其他机动车共享车道。
自行车道设计的关键因素
骑行者最需要的是什么?通过调查,以下几个方面排名最为靠前:
● 连续独立的自行车道(重中之重);
● 方便安全的停车点;
● 与交通枢纽的有效连接;
● 冲凉房、更衣间、储物柜等设施;
● 安全教育与活动策划组织。
大部分城市路段中的自行车道需要改造现有城市道路来实现,一些常见的手法如下:
1)确保最小尺度
● bike path因为与其他车道完全隔离,通常需要8英尺(2.4m)以及2英尺(0.6m)的缓冲区,以12英尺(3.6m)最佳;
● bike lane通常最小5英尺(1.5m),6英尺(1.8m)最佳;
● bike route与机动车道共享,遵守机动车道尺寸要求,通常12英尺(3.6m)。
2)处理手法
主要通过划线、涂色、路障隔离、植物隔离以及多种手法的交叉使用来区分车道。
2、交通规则及配套设施的建设
各项法规给予自行车出行充分的优先权,如允许自行车红灯右转,允许自行车在部分单行道逆行,及允许携带自行车乘坐公交和出租车等。
在丹麦,关于红绿灯还有一个被称为“green wave”的设计,在早高峰时,若保持大约20km/h的速度,就可以从郊区到市中心一路绿灯,如果骑快了或慢了,骑行者自会由于遇到红灯而调整速度。晚高峰时,green wave则为反方向。
不同于汽车停车位的不断减少,自行车停车点很多,且全部免费,在各种地铁,商店,酒店,政府机构门前都有。一些停车点分上下双层以提供更大容量。即使没有专门的停车位也可以直接靠路边栏杆或靠墙停车。
自行车停车点、停车库,尤其是与公共交通枢纽换乘处的设施建设(包括冲凉房、更衣间、储物柜等设施,以方便骑行者清爽上班、出行)。此外,还包括自助修车、充气点的建设等。
二、针对性自行车的特别设计
为适应不同人群,自行车也有各种特殊设计,最常见的是专为年轻父母设计的拖斗自行车(亲子自行车),可带一到三个孩子出行。其他还有师徒自行车,观光自行车,和为游客提供的公共自行车。
在丹麦哥本哈根,公共自行车有不同型号以适应各种身高,车把上还有骑行哥本哈根的地图以及其他停车点的位置和剩余停车空位数量,一些停车点有专人负责控制停车空位量,以保障租车系统顺畅运行。
三、政府推行策略
为推广自行车使用,政府每年举办各种类型的活动,如夏季全民自行车拉力赛、无车日、“骑车上班”之类。尤其,针对青少年,在学校内定期开展骑车教育和考核……政府旨在向市民们传递一种价值观,即骑车比开车更时尚更方便,而非单纯强调环保。
事实上,骑行的相关基础设施好,人们觉得骑车出行方便于是更青睐骑行;因此市政部门就有更多动力投入金钱和精力以促进自行车友好型的城市设计,由此形成良性循环。
几十年前,在中国城市中,自行车大军几乎占据城市道路宽度的一半,而现在自行车在城市道路系统中的重要性越来越低。从去年开始共享单车的热潮席卷了大大小小的城市,随处看见橙、黄、蓝的骑行大军。但是我们的城市却似乎并没有做好准备:自行车道被机动车侵占,大面积的自行车停靠区扰乱步行空间,电动车如何与自行车和谐共存?也许在公共政策、城市空间、公众素养,我们都还有太长的路要走。
希望,中国的城市慢性交通系统能跟上共享单车的发展速度,与城市空间更好兼容。